APP下載
逢考必過
于2019-12-05 18:58 發(fā)布 ??12871次瀏覽
玲老師
職稱: 會計師
2019-12-05 18:58
交個稅 個人交的社??梢詡€稅前扣除 填寫申報表
逢考必過 追問
2019-12-05 19:04
不是很明白
玲老師 解答
2019-12-05 19:06
具體哪里不明白呢
2019-12-05 19:10
我是做內賬的,我想知道工資表那里怎么扣個人所得稅
2019-12-05 19:16
19年 工資薪金累計預扣法 (累計收入-免稅收入-累計扣除費用-累計 專項扣除-累計 附加扣除)*稅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交的個稅
2019-12-05 19:23
收入就是我們的主營業(yè)務收入,費用就是一個總支出,專項是指銷和進項,附加就是一個月扣了多少,是這樣嗎?
2019-12-05 19:25
你好同學:從對公賬戶給員工發(fā)工資,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嗎?如果要交的話,那個人所得稅怎么扣,這是你的提問,你是問職工工資薪金個稅的問題 現在看你說的這些和個人所得稅不是一回事呢
2019-12-05 19:32
在小規(guī)模對公發(fā)的工資,也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2019-12-05 19:33
是的,工資超過5000元就交個稅
2019-12-05 19:35
我是問工資超過5000后怎么扣個稅
2019-12-05 19:37
企業(yè)代扣代交個稅 網上申報個稅計算:19年 工資薪金累計預扣法 (累計收入-免稅收入-累計扣除費用-累計 專項扣除-累計 附加扣除)*稅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交的個稅
2019-12-05 19:40
個稅在發(fā)工資時從工資扣
2019-12-05 19:57
工資超過5000就按照你的公式來算,是嗎?
2019-12-05 20:04
工資金額多少都用這個公式來算,只不過是不超過5000元不用交個稅
微信里點“發(fā)現”,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從對公賬戶了一筆錢發(fā)工資,其中一個工資兩萬多,不交個人所得稅的話具體怎么操作?
答: 建議把金額均攤到幾個人身上,把金額降至3500元以下 就可以不交個稅
不用對公賬戶發(fā)工資可以避免個人所得稅?
答: 你好,如果發(fā)現金的可以。
報考2022年中級會計職稱對學歷有什么要求?
答: 報名中級資格考試,除具備基本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老師你好,對公賬戶發(fā)工資,個人工資6000如何做才不用著交個人所得稅?
答: 您好,您這有有沒有需要個人承擔的社?;蚬e金,還有,您有沒有專項扣除
你好老師,如果一個公司對公賬戶發(fā)工資,其中一個工作15000,不交個人所得稅怎么操作
討論
工作十年,公司一直沒有幫我交社保!沒有交5險一金并且拒絕,今天在個人所得稅系統(tǒng)查到公司有幫我報稅,報稅的工資和我實際每個月所得工資差別很大,也不是上面顯示的公司對公賬戶發(fā)工資給我!我們的工資是老板另外個人的賬戶轉賬的,這個可以尋求法律幫助嗎,我可以維權嗎,公司的人員和我說這樣合理合法,公司可以這樣給我操作,說是我不懂,說我在針對公司,麻煩您看到回復一下,幫忙解答,我想維權
2月中旬來這家公司,3月報2月份個人所得稅稅時是按上個會計1月份6400報的,但是上個月對公賬戶里有筆錢是用于發(fā)工資的9050,這個月要報上個月的個人所得稅要按公司銀行對公賬戶里的數額報還是還按之前的報,哪個好些?
老師,想問下,如果掛靠人員只在我們這里買社保,但是沒發(fā)工資,如果在個人所得稅哪里申報的話,會有什么問題嗎?后續(xù)那個賬能對得上嗎?之前是給他報3000的工資的,但是現在上個月我把工資改為直接從對公賬戶發(fā)放了,能不能說一部分人現金發(fā)放,一部分人對公賬戶發(fā)放工資,這樣有什么稅務風險嗎?
公司員工未購買五險,當月對公賬戶發(fā)放工資,是否需要在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中申報?還是做別的處理?
玲老師 | 官方答疑老師
職稱:會計師
★ 4.99 解題: 377271 個
應網絡實名制要求,完成實名認證后才可以發(fā)表文章視頻等內容,以保護賬號安全。 (點擊去認證)
逢考必過 追問
2019-12-05 19:04
玲老師 解答
2019-12-05 19:06
逢考必過 追問
2019-12-05 19:10
玲老師 解答
2019-12-05 19:16
逢考必過 追問
2019-12-05 19:23
玲老師 解答
2019-12-05 19:25
逢考必過 追問
2019-12-05 19:32
玲老師 解答
2019-12-05 19:33
逢考必過 追問
2019-12-05 19:35
玲老師 解答
2019-12-05 19:37
玲老師 解答
2019-12-05 19:40
逢考必過 追問
2019-12-05 19:57
玲老師 解答
2019-12-05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