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唐學會
于2020-03-14 10:29 發(fā)布 ??3573次瀏覽
鄒老師
職稱: 注冊稅務師+中級會計師
2020-03-14 10:30
你好,是什么原因需要對預付賬款做沖減處理呢?
唐學會 追問
以前會計一直掛著,不知道
鄒老師 解答
2020-03-14 10:31
你好,需要知道是什么原因需要沖減預付賬款,才知道如何做分錄的比如之前預付了款項,現(xiàn)在取得了相應發(fā)票,就這樣做分錄借;庫存商品等科目,貸;預付賬款
2020-03-14 10:32
找到一個發(fā)票賣設備,沖減給是固定資產(chǎn)增加,資產(chǎn)負債表不平
2020-03-14 10:34
你好,找到一個發(fā)票賣設備,沖減給是固定資產(chǎn)增加(能解釋一下這句話具體是什么經(jīng)濟業(yè)務嗎?)
2020-03-14 10:36
預付賬款64萬,一共設備75萬,
你好,先預付款的情況下,之后取得發(fā)票,應當這樣做分錄借;固定資產(chǎn),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預付賬款75萬而不是貸方預付賬款64萬,應付賬款11萬這樣處理的
2020-03-14 10:37
我們預付賬款才有64萬
2020-03-14 10:38
這樣一來固定資產(chǎn)增加,資產(chǎn)負債表不平
你好,預付賬款才64萬,貸方也是按75萬入賬,這樣預付賬款期末貸方余額11萬,就是表示的應付未付的款項的意思
2020-03-14 10:40
不懂
你好借;固定資產(chǎn),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預付賬款75萬你認為不平地方是哪里呢?借貸方金額相等,沒有不平啊
2020-03-14 10:42
問題我賬上一直只掛著64萬,還有掛著應付款40萬怎么辦
2020-03-14 10:44
你好,之前預付賬款掛賬64萬,取得發(fā)票75萬,那應付賬款余額是11萬,沒有40萬啊預付,借;預付賬款,貸;銀行存款64萬取得發(fā)票,借;固定資產(chǎn),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預付賬款75萬這兩筆分錄之后應付賬款余額是11萬啊
2020-03-14 10:45
40萬另外一個問題
2020-03-14 10:49
剛剛分錄資產(chǎn)負債表不平呀
2020-03-14 10:55
你好預付,借;預付賬款,貸;銀行存款64萬取得發(fā)票,借;固定資產(chǎn),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預付賬款75萬你認為不平的地方是哪里呢,麻煩支出一下,我好給出針對性的回復
2020-03-14 10:56
我放在資產(chǎn)負債表稅怎么辦
2020-03-14 10:57
預付賬款減少64萬,固定資產(chǎn)增加64萬,
你好,你是指哪個稅款怎么辦呢?
微信里點“發(fā)現(xiàn)”,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預付賬款與預付款項的區(qū)別
答: 你好,這個是一個意思,預付賬款是會計上的專業(yè)科目,預付款項是一個術語
設備分期付款,可以入預付賬款?
答: 你好,付款時間不超過一年,可以計入預付賬款。
一名會計如何讓領導給你主動加薪?
答: 都說財務會計越老越吃香,實際上是這樣嗎?其實不管年齡工齡如何
預付賬款和預付款項是一樣的嗎?可以理解為一樣的意思嗎
答: 是的,是一樣的,,可以理解一樣的
補付款項時 為什么借 預付賬款
討論
先付款,后開票的,是貸預付賬款么,開票時借預付賬款?
老師您好 付款審批表 預付賬款時候需要填嗎?
預付賬款不足,在補付款項時貸方為何記的全款而不記預付款呢
老師早上好![咖啡][咖啡](預付賬款)和(預付款項)是一個意思、還是有區(qū)別的?
鄒老師 | 官方答疑老師
職稱:注冊稅務師+中級會計師
★ 4.99 解題: 624662 個
應網(wǎng)絡實名制要求,完成實名認證后才可以發(fā)表文章視頻等內(nèi)容,以保護賬號安全。 (點擊去認證)
唐學會 追問
2020-03-14 10:30
鄒老師 解答
2020-03-14 10:31
唐學會 追問
2020-03-14 10:32
鄒老師 解答
2020-03-14 10:34
唐學會 追問
2020-03-14 10:36
鄒老師 解答
2020-03-14 10:36
唐學會 追問
2020-03-14 10:37
唐學會 追問
2020-03-14 10:38
鄒老師 解答
2020-03-14 10:38
唐學會 追問
2020-03-14 10:40
鄒老師 解答
2020-03-14 10:40
唐學會 追問
2020-03-14 10:42
鄒老師 解答
2020-03-14 10:44
唐學會 追問
2020-03-14 10:45
唐學會 追問
2020-03-14 10:49
鄒老師 解答
2020-03-14 10:55
唐學會 追問
2020-03-14 10:56
唐學會 追問
2020-03-14 10:57
鄒老師 解答
2020-03-14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