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好夢^-^回憶
于2017-12-14 16:10 發(fā)布 ??2193次瀏覽
老王老師
職稱: ,中級會計師
2017-12-14 19:44
您好,個人所得稅計算表中含稅級距和不含稅級距的區(qū)別是:含稅級距適用于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于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當實行按檔次計稅的時候,把計稅收入劃分為若干等級,這些等級就是稅級距,稅級距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含稅級距",另一種為"不含稅級距"。 含稅級距:老板給你發(fā)工資的時候,相當于跟你講:"這是我這個月給你的工資,個人所得稅我是不管(負擔)的,需要從你工資里扣除,然后由公司代你繳納"。換句話說就是,需要交納的個人所得稅是從你的該月工資里出的,你實際得到的工資凈額是扣除個人所得稅后的工資。因此老板給你發(fā)的總工資是含稅的,老板發(fā)到你手中的工資是扣完你所得稅后的凈工資。 不含稅級距:如果老板給你發(fā)工資的時候跟你講:"這是這個月我給你的純工資,如果需要交稅的話,由公司來承擔,你就甭管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稅款就由公司格外給你承擔,而不減少你實際得到的工資。因此,你的工資就是不含稅的工資。 由于單位為個人負擔稅款的情形不同,在實際操作中有不同的方法: 1.單位代納稅義務人負擔稅款,其收入項目的費用扣除標準一定時的計算,單位代納稅義務人負擔個人所得稅款的,應將納稅義務人取得的不含稅收入換算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公式是: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額-速算扣除數(shù))÷(1-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 應納稅款=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上述公式適用于費用扣除標準一定的應稅項目,如工資薪金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和不含稅收入不超過3360元的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 2、對于費用扣除數(shù)按比例扣除的應稅項目,則用以下公式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shù))×(1-20%)÷[1-稅率(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1-20%)]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率-速算扣除數(shù) 3、單位為其個人定額負擔稅款的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個人取得的工資+單位代個人負擔的稅款-費用扣除標準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稅×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4、單位為個人按比例負擔稅款的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的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shù)×負擔比例)÷(1-稅率×負擔比例)
微信里點“發(fā)現(xiàn)”,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老王老師 | 官方答疑老師
職稱:,中級會計師
★ 4.98 解題: 6113 個
應網(wǎng)絡實名制要求,完成實名認證后才可以發(fā)表文章視頻等內(nèi)容,以保護賬號安全。 (點擊去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