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平均年限法攤銷怎么攤銷?
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最簡單并且常用的一種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除以預計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舊費用。在各使用年限中,固定資產轉移到產品成本中的價值均是相等的,折舊的累計額呈直線上升的趨勢。這種方法具有易懂和易操作的優(yōu)點,但它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局限性。它忽略了“何時受益,何時付費”的配比原則。
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年限平均法不足:
首先,固定資產在使用前期操作效能高,使用資產所獲得收入比較高。根據收入與費用配比的原則,前期應提的折舊額應該相應的比較多。
其次,固定資產使用的總費用包括折舊費和修理費兩部分。通常在固定資產使用后期的修理費會逐漸增加。而平均年限法的折舊費用在各期是不變的。這造成了總費用逐漸增加,不符合配比的原則。
再次,平均年限法未考慮固定資產的利用程度和強度,忽視了固定資產使用磨損程度的差異及工作效能的差異。
最后,平均年限法沒有考慮到無形損耗對固定資產的影響。
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率應該是多少?
固定資產原值-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率,剩余部分為固定資產可用于折舊的部分。
折舊僅僅是成本分析,折舊不是對資產進行計價,其本身既不是資金來源,也不是資金運用,因此,固定資產折舊并不承擔固定資產的更新。但是,由于折舊方法會影響企業(yè)的所得稅,從而也會對現(xiàn)金流量產生一定影響。
可折舊固定資產并不是所有固定資產都計提折舊,可折舊固定資產應具備條件是:使用年限有限而且可以合理估計,也就是說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會被逐漸損耗直到沒有使用價值。
企業(y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有多種,基本上即可以分為兩類,即直線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法(包括年數(shù)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企業(yè)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預期實現(xiàn)方式選擇不同的方法.企業(yè)折舊方法不同,計提折舊額相差很大.
企業(yè)應當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提足折舊后,不管能否繼續(xù)使用,均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大家都知道凡是與“高級”沾邊的,肯定就不是輕而易舉拿下的,所以,想要獲得中級會計證,就要懂得把握機遇,做好迎接挑戰(zhàn)的準備!以上就是會計學堂小編為大家關于固定資產平均年限法攤銷怎么攤銷的全部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