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怎么理解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指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負債是指企業(yè)過去交易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的現時義務.
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
負債具有以下特征:
1.負債是企業(yè)承擔的現時義務;
2.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yè);
3.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通俗的講:
遞延:傳遞、延遲的意思.
所得稅: 企業(y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 .
負債:需要償還
資產:未來會歸還的
一句話,因為某些原因,我們多繳稅了,未來是可以沖抵回來的,就屬于遞延所得稅資產;反之,某些原因,實際交的稅的比我們上繳的稅少了,未來我們需要補交的,就屬于遞延所得稅負債.
舉例說明
1、"遞延所得稅資產"核算的內容
舉個例子.比如公司收入1000萬,成本800萬,計提壞賬損失100萬,那么利潤總額就是1000-800-100=100,計算出來的"所得稅費用"(在損益表中)=100X25%=25萬.這是會計核算的稅費.
按照稅法規(guī)定,計提的壞賬準備在實際發(fā)生的時候可以稅前列支,否則只是計提不能稅前列支.因此報稅的時候,算出來的利潤=1000-800=200,"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200X25%=50萬.這是稅法計算的所得稅額.
由此看到,這兩個數字是有差異的,差了25萬,這個25萬是計提壞賬造成的,是稅法和會計準則不一致的地方.稅法是法律,你必須要交50萬,會計上算出來的不是只有25萬嗎,現在就要再多交25萬,多交的25萬我要向股東合理解釋啊,為什么多交這25萬?多交25萬未來對我們公司有什么影響?總不能平白無故就算了吧.
分析一下,稅法規(guī)定的壞賬損失不是說一直不讓我抵扣,而是要等到實際發(fā)生的時候才能抵扣,因此如果未來我發(fā)生了25萬的壞賬損失,稅務局說現在可以用你那多交的25萬抵扣稅費了,那我今年就可以少交25萬稅費了.多交的25萬就體現在未來有一天可以抵扣稅費.如果根本就沒發(fā)生壞賬,那說明稅務局是英明的,知道你多提壞賬是為了逃稅,所以這多交的25萬就是你應當交的稅,沒有冤枉你,也不還給你了,不讓你未來抵扣了.
所以這多交的25萬有點特殊,有點類似資產的性質,畢竟未來或許能夠抵扣稅金,所以人為設置了一個科目叫"遞延所得稅資產".如果未來沒有發(fā)生壞賬,就沖減這個科目吧.
2、"遞延所得稅負債"核算的內容
舉個例子.比如公司收入1000萬,成本800萬,計提折舊費用50萬,那么計算出來的利潤總額=1000-800-50=150萬,"所得稅費用"=150X25%=37.5.這個是會計上的計算處理.
在稅法上,如果稅法規(guī)定,今年公司要計提的折舊是100萬,那么計算出來的應納稅所得額=1000-800-100=100萬,"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00X25%=25萬.
看到了,這兩個數字有差異,差了12.5萬.就是說,今年稅務局只收25萬的稅,可是我會計上算出來的是37.5萬啊.此時稅務局說這12.5萬我們不是不要了,我們今年不要,明年你們再交.看到了嗎,雖然這12.5萬還在我們賬上,但是已經不屬于我們的了,遲早要交給稅務局的.很像負債對不對?因此人為設置了"遞延所得稅負債"這個科目來記錄這個事情,這樣股東一看這個科目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關于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怎么理解小編就闡述到這,會計學堂小編在此要和大家講下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區(qū)別,遞延所得稅資產,本期已納稅,但本期尚未確認的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 本期未納稅,但在本期已確認過的所得稅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