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會計報表中存貨跌價準備的抵銷怎么處理?

2018-11-13 14:22 來源:網友分享
9228
合并會計報表中存貨跌價準備的抵銷會計處理,本文會有兩個點來講述,內容有些多,如果大家不能夠讀完,可以就一些自己的現成的問題咨詢老師,這樣能夠快點解決問題你。

合并會計報表中存貨跌價準備的抵銷怎么處理

一、內部購進存貨在連續(xù)持有期間的抵銷

所謂連續(xù)持有就是說內部購進的存貨連續(xù)幾個會計期間沒有實現對外銷售,內部銷售利潤沒有實現。而且在連續(xù)持有期間存貨的可變現價值也可能是波動的,所以在各期之間也需要調整存貨跌價準備的賬面余額,抵銷分錄也應該相應調整。這里涉及到兩個問題:

1、根據上年編制的遞延抵銷分錄編制當年抵銷分錄

順銷情況下抵銷分錄為: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逆銷情況下的抵銷分錄為: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貸:存貨跌價準備

同樣,平銷情況下不存在抵銷的問題。

2、當期存貨跌價準備的調整。對于本期內部購進存貨因為可變現價值的變化而補提或者沖銷的存貨跌價準備的數額也應該進行抵銷,可按下列公式計算處理:

購貨方調整金額:(購進存貨期末可變現價值-購貨成本)-個別會計報表中購進存貨跌價準備的期初余額

企業(yè)集團調整金額=(購進存貨期末可變現價值-銷貨成本)-合并會計報表中購進存貨跌價準備的期初余額

假設購進存貨期末可變現價值降低了,應調增購進存貨跌價準備

(1)如果購貨方調增金額=企業(yè)集團調增金額,則不需要調整。

(2)企業(yè)集團調增金額<購貨方調增金額(這一般是在順銷的情況下),則應抵銷多調增的這部分差額,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管理費用

(3)購貨方調增金額<企業(yè)集團調增金額(這一般是在逆銷的情況下),則應調增這兩者的差額,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

貸:存貨跌價準備

假如購進存貨期末可變現價值提升了,應調減購進存貨跌價準備,處理情況與上面相反。

合并會計報表中存貨跌價準備的抵銷怎么處理

二、內部購進存貨在當期的抵銷處理

1、順銷情況下存貨跌價準備的抵銷。順銷是指銷貨方按高于銷貨方的成本價格賣給購貨方的銷售行為,有一定的利潤(當然這種利潤在購貨方沒有銷售出購進的存貨之前屬于集團未實現利潤)。也就是說,銷貨方成本(簡稱銷貨成本)小于購貨方成本(簡稱購貨成本)。在分項比較法下抵銷時,也可以按以下三種情況處理。

(1)內部購進存貨可變現價值<銷貨成本<購貨成本。這時候無論從購貨企業(yè)來說還是從企業(yè)集團來說都應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只是因為銷貨成本和購貨成本不一樣,計提的數額也就不一樣,實際上是購貨成本中包含了內部未實現銷售利潤,造成購貨方多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多提的金額我們可以按下列公式來計算:

多提的存貨跌價準備=(購貨成本-可變現凈值)-(銷貨成本-可變現凈值)=購貨成本-銷貨成本

編制抵銷分錄如下:

首先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抵銷

借:存貨跌價準備(購貨成本-銷貨成本)

貸:管理費用(購貨成本-銷貨成本)

然后在現金流量表中抵銷

借: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同上)

貸:凈利潤(金額同上)

因為第一筆分錄將合并后的凈利潤增加,所以在合并現金流量表的間接反映部分要編制第二筆分錄。

(2)銷貨成本≤內部購進存貨可變現價值<購貨成本。這時候購貨方按購貨成本與內部購進存貨的可變現價值的差額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但是從整個企業(yè)集團來看,因為銷貨成本不大于內部購進存貨可變現價值,所以不應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抵銷的金額也可以用上述公式來計算:需要抵銷的存貨跌價準備=購貨成本-銷貨成本,因為企業(yè)集團未提存貨準備,所以抵銷的存貨跌價準備實際上就是購貨方企業(yè)提取的存貨跌價準備。其編制的會計分錄同第(1)種情況,只是金額不同而已。

(3)銷貨成本<購貨成本<內部購進存貨可變現價值。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從購貨方來講還是從企業(yè)集團來講都不應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所以也就不存在抵銷的問題。

2、逆銷情況下存貨跌價準備的抵銷。逆銷是指銷貨方按低于銷貨方的成本價格賣給購貨方的銷售行為。這時候購貨成本小于銷售成本。也可以分三種情況來討論。

(1)內部購進存貨可變現價值<購貨成本<銷貨成本。購貨方按照可變現價值與購進存貨可變現價值的差額提取存貨跌價準備,而企業(yè)集團應該按照銷貨成本與購進存貨可變現價值的差額提取存貨跌價準備。因為購貨成本小于銷貨成本,所以這時候購貨方提取的存貨跌價準備少于企業(yè)集團應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也可以用上述公式來表示:

少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銷貨成本-購貨成本

應編制的抵銷分錄如下:

首先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抵銷

借:管理費用(購貨成本-銷貨成本)

貸:存貨跌價準備(購貨成本-銷貨成本)

然后,在現金流量表中抵銷

借:凈利潤(金額同上)

貸: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同上)

因為第一筆分錄將使合并后的凈利潤減少,所以在合并現金流量表的間接反映部分要編制第二筆分錄。

(2)購貨成本≤內部購進存貨可變現價值<銷貨成本。因為購貨成本不大于內部購進存貨可變現價值,所以購貨企業(yè)不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而從企業(yè)集團來看,銷貨成本大于內部購進存貨可變現價值,也就是說企業(yè)集團從外部取得這個存貨的成本大于內部購進存貨可變現價值,所以應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金額為銷貨成本與內部購進存貨可變現價值的差額,會計分錄同上述第(1)種情況。

(3)購貨成本<銷貨成本<內部購進存貨可變現價值。根據企業(yè)會計制度和成本市價孰低法的含義,可變現價值大于成本時按成本計價,不需也不能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3、平銷情況下存貨跌價準備的抵銷。當內部交易為平銷時,購貨方和企業(yè)集團無論在哪種情況下所確認的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都是一致的,沒有多提或者少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抵銷問題。

合并會計報表中存貨跌價準備的抵銷會計處理為會計學堂整理,雖然內容很多,讀起來有些困難,大家也不并完全理解,有些關鍵處,留意一下即可。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