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遞延所得稅負債轉(zhuǎn)回與其分錄怎么寫?

2018-04-27 15:32 來源:網(wǎng)友分享
11779
遞延所得稅負債轉(zhuǎn)回,對于這一會計科目,您是怎么看的呢?本篇文章舉出了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對于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和負債的區(qū)別相信您看完后就知道了,同時,關于其分錄的寫法,可以參考一下小編的觀點。

如何理解遞延所得稅負債轉(zhuǎn)回與其分錄怎么寫?

答:首先,對于遞延所得稅負債轉(zhuǎn)回,準確的說法就是資產(chǎn)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應有余額小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

舉個例子。比如公司收入1000萬,成本800萬,計提折舊費用50萬,那么計算出來的利潤總額=1000-800-50=150萬,“所得稅費用”=150X25%=37.5。這個是會計上的計算處理。

在稅法上,如果稅法規(guī)定,今年公司要計提的折舊是100萬,那么計算出來的應納稅所得額=1000-800-100=100萬,“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00X25%=25萬。

如何理解遞延所得稅負債轉(zhuǎn)回與其分錄怎么寫?

因此,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的減值、轉(zhuǎn)回,不通過“資產(chǎn)減值損失”核算,通過“所得稅費用”、“其他綜合收益”等進行核算。同時,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的確認也體現(xiàn)了謹慎性質(zhì)量要求。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貸:所得稅費用、其他綜合收益等

看完了會計學堂的上述介紹,關于遞延所得稅負債轉(zhuǎn)回這一會計科目,相信您也有一定的了解了。其會計分錄的寫法,如果您想進行實戰(zhàn)演練,現(xiàn)在可以免費試聽一下我們的課程。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
  •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與遞延所得稅負債怎么確定劃分,會計處理方法?分錄如何做?

    您好,這個問題比較復雜,請參考如下的例子,謝謝。 先說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案例:2010年初生產(chǎn)設備賬面價值 10萬元,企業(yè)預計設備壽命1年,稅法規(guī)定預計壽命2年, 收入20萬元,稅率25%。(不考慮近期的小微稅收優(yōu)惠問題) 那么 2010年 企業(yè)真實利潤是 收入-成本 20-10=10萬,(設備1年就報廢了嘛,所以成本是10萬) 2010年 按稅法當期的應納稅利潤是 收入-成本 20-5=15萬 (設備能用2年,所以年成本就是5萬了), 那么稅務局就暫時多收了你 (15-10)*25%=1.25萬的稅, 稅局收稅為 15*25%=3.75萬元 2010年末 設備賬面價值-資產(chǎn)的計稅基礎=0-5=-5,也就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 5萬元,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就是 5*25%=1.25萬,正好和稅務局多收了你的1.25萬吻合嘛。 分錄是: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75萬元,貸:現(xiàn)金或者銀行存款 3.75萬元 計提時:借:所得稅2.5萬元,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25萬元,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75萬元 多收了你的稅,稅務局按理說應該以后退還給你啊。但是他很壞,還開出了條件才能確認,也就是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的確認。分三種情況: 一,打個比方,你2011年就破產(chǎn)了,自然沒錢再納稅了,稅務局就不確認你這資產(chǎn),也就是說多收了你的1.25萬稅不退給你。 二,你2011年生產(chǎn)形勢良好,當年應該納稅10萬,稅局就還有點良心,這1.25萬多收了你的稅就可以抵扣了,你只需要交8.75萬就放過你了。 這時交稅時:分錄是: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8.75萬元,貸:現(xiàn)金或者銀行存款 8.75萬元 計提時:借:所得稅10萬元,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8.75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25萬元 (沖銷前期多交部分) 三,2011年生產(chǎn)一般,利潤少,只需要納稅1萬元,稅局就說了“應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就是說,這1萬的稅就抵消啦,但不能退0.25萬給你哦。 再用同樣案例解釋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案例:2010年初生產(chǎn)設備賬面價值 10萬元,企業(yè)預計設備壽命2年,稅法規(guī)定預計壽命1年, 收入20萬元。稅率25%。 2010年 企業(yè)真實利潤是 收入-成本 20-5=15萬,(設備能用2年,所以年成本就是5萬了) 2010年 按稅法當期的應納稅利潤是 收入-成本 20-10=10萬 (設備1年就報廢了嘛,所以成本是10萬),您實際交稅是2.5萬元,按賬面利潤計算應交為3.75萬元。 那么稅務局就暫時少收了你 (15-10)*25%=1.25萬的稅。 2010年末 設備賬面價值-資產(chǎn)的計稅基礎=5-0=5,也就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 5萬元,遞延所得稅負債就是 5*25%=1.25萬,正好和稅務局少收了你的1.25萬吻合嘛。 分錄是: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2.5萬元,貸:現(xiàn)金或者銀行存款2.5萬元 計提時:借:所得稅3.75萬元,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2.5萬元 ,遞延所得稅負債 1.25萬元 少收了你的稅,稅局不會輕易放過你啊,所以它就說“企業(yè)對于所有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應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就是說不管你明年一分錢都不賺,都得乖乖的交上欠下的1.25萬稅費。 明年上交稅的時候 分錄是: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25萬元,貸:現(xiàn)金或者銀行存款1.25萬元 計提時: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1.25萬元,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25萬元 (沖銷前期少交部分)

  • 如何理解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分別代表什么?

    遞延所得稅,在會計上已經(jīng)入賬但在稅務上尚未入帳的一項收入而引起的負債,這項負債記入資產(chǎn)負債表。 遞延所得稅,在會計科目上分為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字面理解,遞延,就是將所得稅遞延到后期了。所以,既然是遞延,就是時間性差異。永久性差異是不會遞延的,不交就不交,多交就多交了。 一般來說,按稅法調(diào)整納稅申報表上有一個應交所得稅額。該應交所得稅是按稅法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其中包含了和會計利潤的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 遞延所得稅   得稅費用(應交稅費--應交企業(yè)所得稅)的確認方法有兩種: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不管企業(yè)采用核算方法,其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也就是應納所得稅額都是一樣的.在應付稅款法下,不確認時間性差異產(chǎn)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或負債,因此,所得稅費用的確認和企業(yè)應納所得稅額是一致.而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要確認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費用確認的影響,因此,會產(chǎn)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或負債. 遞延所得稅的會計處理: 應交所得稅確定下來了(納稅申報表匯算清繳算出數(shù)據(jù)),但是,里面的時間性差異如何在賬面上體現(xiàn)呢?所以,就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兩個科目調(diào)整,將理應歸屬于以后期間的所得稅費用挪后,將應歸屬于本期的所得稅費用提前,所以,就有了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貸:所得稅費用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 如何理解遞延所得稅負債

    會計學堂 專注會計實操培訓 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對于資產(chǎn)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chǎn)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應確認為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chǎn)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如何更好的理解

    你好,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chǎn)

  • 第一:沖回的遞延所得稅怎么理解呢,我能理解計提的預計負債時所產(chǎn)生的暫時性差異資產(chǎn),調(diào)的就不怎么理解到。我是對遞延所得稅的轉(zhuǎn)回不是很理解不知道什么時候要轉(zhuǎn)回,但是分錄會寫

    預計負債會計上確認,但是稅法上不能扣除,所以產(chǎn)生暫時性差異,這個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當預計負債真實發(fā)生的時候,稅務上允許扣除,會計之前已經(jīng)確認過了,這個時候就要轉(zhuǎn)回了。這時候就要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了

圈子
熱門帖子
  • 會計交流群
  • 會計考證交流群
  • 會計問題解答群
會計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