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政策變更追溯調整會計分錄
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shù)的5個計算步驟:
①根據(jù)新會計政策重新計算受影響的前期交易或事項;
②計算兩種會計政策下的差異;
③計算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
④確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稅后差異;
⑤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shù)。
注意:這里的所得稅影響金額一般不涉及“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的調整。如果產生暫時性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者遞延所得稅負債。
舉個小例子幫助大家理解一下累積影響數(shù)的計算:
甲公司20X6年花30萬元從二級市場購入一只以交易為目的的股票(假設不考慮交易費用),公司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對購入股票進行計量。
但是公司從20×8年起對其以交易為目的購入的股票由成本與市價孰低改為公允價值計量。已知20X6年末該只股票市價40萬元,20X7年末該只股票市價60萬元。
假設所得稅稅率為25%,公司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要求: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shù)并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
解析:
首先明確,本期期末為20X8年12月31日,本期的比較資產負債表包含20X8年和20X7年兩期,因此列報前期為20X7年,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為20X7年1月1日,也就是20X6年12月31日。
在20X6年12月31日,按照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該股票賬面價值為30萬元,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為40萬元,因此兩種會計政策的差異為40-30=10萬元。所得稅影響金額為10*25%=2.5萬元。累積影響數(shù)為10-2.5=7.5萬元。
調整分錄如下:
20X6年: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0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0000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50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500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7500
貸:盈余公積 7500
20X7年: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00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0000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00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5000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5000
貸:盈余公積 15000
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shù)的計算
會計政策變更的追溯調整法,是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視同該項交易或事項初次發(fā)生時即采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并以此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調整的方法。理解追溯調整法的關鍵在于如何理解和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shù)。新準則規(guī)定,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shù),指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xiàn)有金額之間的差額。筆者認為,對于“列報前期最早期初”可通過以下假設來理解:
(1)假設只追溯調整資產負債表(假設是年度報表,下同)。資產負債表是余額報表,報表中的金額是累計余額;由于現(xiàn)行的資產負債表只有期末數(shù)與期初數(shù)的比較,這時的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shù)可定義為:按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變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應有的金額與現(xiàn)有的金額之間的差額。
(2)假設只追溯調整利潤表。利潤表是期間報表,表中的金額是本期(本年)發(fā)生額,與其他期間發(fā)生額無關;由于現(xiàn)行的利潤表是本期數(shù)與上期數(shù)的比較,因此,只需追溯調整列報當期的上期數(shù)。這時的會計政策變更累計影響數(shù)可定義為:按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列報前期追溯計算的變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應有的金額與現(xiàn)有的金額之間的差額。該定義中追溯調整的期間是指“列報前期”,而不是“以前各期”。
(3)假設要追溯調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是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增加的一張主要會計報表。該表也是期間報表,是本年(本期)金額與上年(上期)金額的比較,而且本年金額和上年金額欄中都有“本年年初余額”項目,這實際上是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把整個會計期間分為以下幾個期間:以前會計期間至上年年初、上年、本年。這時的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shù)可定義為: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xiàn)有金額之間的差額。該定義中的“列報前期期初”與原定義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僅有兩字之差。
(4)假設要編制不相臨的兩個期間的比較財務報表。這時會計政策變更的追溯調整的累積影響數(shù),是指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xiàn)有金額之間的差額。這也是新準則對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shù)的定義,由此可見,新準則對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shù)的定義更具有一般性,更全面。
其實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就是比較財務報表,只不過是兩個相臨期間的比較,所以當企業(yè)不編制不相,臨的兩年期間的比較財務報表時,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shù)的定義就是第三種假設中的定義,即“列報前期最早期初”就是指“列報前期期初”。
會計政策變更追溯調整會計分錄如何處理?綜合以上文章所述,其實估計有不少的學員對于會計政策變更的追溯調整法不是很了解,在正文中小編老師給大家有簡單的介紹,這種調整法指的是某項交易在變更會計政策,就視同它已經采用變更會計政策了。如果你對此話題感興趣的話,那么就來會計學堂吧,這里有很多類似的介紹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