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標價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標價法,另一種是間接標價法。
(一)直接標價法。
又稱為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準,折算為本國貨幣來表示其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國貨幣數(shù)額固定不變,匯率漲跌都以相對的本國貨幣數(shù)額的變化來表示。一定單位外幣折算的本國貨幣減少,說明外幣匯經(jīng)下跌,即外幣貶值或本幣升值。我國和國際上大多數(shù)國家都采用直接標價法。我國人民幣匯率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中國人民銀行根據(jù)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主要外幣的匯率。
(二)間接標價法
又稱為應收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shù)額的外國貨幣來表示其匯率。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的數(shù)額固定不變,匯率漲跌都以相對的外國貨幣數(shù)額的變化來表示。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折算的外幣數(shù)量增多,說明本國貨幣匯率上漲,即本幣升值或外幣貶值。反之,一定單位本國貨幣折算的外幣數(shù)量減少,說明本國貨幣匯率下跌,即本幣貶值或外幣升值。英國一向使用間接標價法。
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幣數(shù)量固定,稱為“基準貨幣”,本幣數(shù)量變動,稱為“報價貨幣”,表明單位外國貨幣可以兌換成多少本國貨幣。
間接標價法與之相反,本幣是基準貨幣,外幣是報價貨幣,表明單位本國貨幣可以兌換成多少外國貨幣。我國的人民幣匯率是采用直接標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