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籌劃方式

2019-04-24 11:11 來源:網(wǎng)友分享
2560
現(xiàn)在很多事務所都會開展個稅籌劃業(yè)務,幫個人減輕稅務負擔,幫企業(yè)留住人才,今天會計學堂與大家一起分享個人所得稅的籌劃方式是什么哈。會計學堂,與你一起成長。

個人所得稅籌劃方式?

答:

以權益結算的股權激勵計劃 

只要公司決定其股權激勵計劃采取以權益結算的方式,無論授予的是股票還是期權,其納稅規(guī)定都是一致的。 

以權益結算的股權激勵計劃包括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業(yè)績股票等。 

《關于股票增值權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號)是對限制性股票、業(yè)績股票與股票期權在個人所得稅方面的規(guī)定的統(tǒng)一。 

在進行具體的方案設計時,納稅籌劃點又可以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階段:取得股票時根據(jù)財稅〔2005〕35號的規(guī)定,員工接受實施股票期權計劃企業(yè)授予的股票期權時,除另有規(guī)定外(如期權本身在授予時即約定可以公開交易),一般不作為應稅所得征稅。也就是說,在授予股票期權時,一般是不產生納稅義務的。

無論是授予股票期權還是直接授予股票,其納稅義務都是發(fā)生在真正取得股票時。 

即若直接授予股票,納稅義務馬上發(fā)生;若授予股票期權,員工在接受實施股票期權計劃時,不發(fā)生納稅義務,當員工行權時才發(fā)生納稅義務。 

根據(jù)財稅〔2009〕5號和財稅〔2005〕35號的規(guī)定,員工從企業(yè)取得股票的實際購買價(施權價)低于購買日公平市場價(指該股票當日的收盤價,下同)的差額,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規(guī)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由上述規(guī)定可以看出,股票的市價與激勵對象支付的對價之間的差額越大,激勵對象的稅負越高。

故在進行納稅籌劃的時候,公司可以通過選擇有利的“行權日”、“行權日股票市價”和“授予價”,降低股票期權的應納稅所得額;而對于直接授予限制性股票或業(yè)績股票的情況,公司可以不采取無償贈送的方式,而由激勵對象支付一定的對價,甚至采用激勵對象自行出資購買的方式,使應納稅所得額達到最低。 

針對期權繳納個稅實際操作 中的問題,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于2009年5月4日又出臺的《關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員股票期權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40號)明確規(guī)定:針對上市公司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等(以下簡稱上市公司高管人員)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對轉讓本公司股票在期限和數(shù)量比例上的一定限制,導致其股票期權行權時無足額資金及時納稅問題,經(jīng)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可自其股票期權行權之日起,在不超過6個月的期限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 

財稅〔2009〕40號中6個月期限的分期繳納規(guī)定,不僅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存在納稅困難的高管的資金壓力,還為納稅籌劃拓展了渠道。 

分紅時根據(jù)現(xiàn)行稅法的規(guī)定,員工因擁有股權而參與企業(yè)稅后利潤分配取得的所得,應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適用的規(guī)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即當公司分紅時,激勵對象確認紅利所得的實現(xiàn),按20%的稅率由公司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根據(jù)《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息紅利個人所得稅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05〕102號),自2005年6月13日起,對個人投資者從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暫減按50%計入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現(xiàn)行稅法規(guī)定計征個人所得稅。而對于非上市公司,則沒有相關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如果高管持股較多或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的規(guī)模較大,可以考慮采用信托的方法進行合理避稅。 

轉讓股票時根據(jù)財稅〔2009〕5號以及財稅〔2005〕35號的規(guī)定,員工將行權后的股票再轉讓時獲得的高于購買日公平市場價的差額,是因個人在證券二級市場上轉讓股票等有價證券而獲得的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的征免規(guī)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即如果授予人將所持有的股票流通變現(xiàn),則在變現(xiàn)的當天確認財產轉讓所得,我國目前對個人買賣境內上市公司股票的差價收入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對個人轉讓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取得的所得以及轉讓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沒有相關稅收優(yōu)惠,應按稅法的規(guī)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依法繳納稅款。 

以現(xiàn)金結算的股權激勵計劃 

把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后再確定適用的稅率,能大大降低稅負。 

以現(xiàn)金結算的股權激勵計劃包括股票增值權、虛擬股票、業(yè)績單位等。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6〕902號)規(guī)定,員工在行權日不實際買賣股票,而按行權日股票期權所指定股票的市場價與施權價之間的差額,直接從授權企業(yè)取得價差收 益的,該項價差收益應作為員工取得的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所得,按照財稅〔2005〕35號文件的有關規(guī)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財稅〔2009〕5號也明確了股票增值權也參照以上規(guī)定執(zhí)行。也就是說,當股權激勵計劃采取以現(xiàn)金形式結算時,在結算的當天確認“工資薪金”所得的實現(xiàn)。 

根據(jù)《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2005〕9號)中所闡述,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1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shù)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shù)。由于工資薪金采用的是超額累進稅率,把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后再確定適用的稅率,能大大降低稅負。 

上述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計算方法每年只能用一次,實務中可以把股票增值權、業(yè)績股票單位等以現(xiàn)金支付的股權計劃解釋成具有年薪或年終獎金的雙重性質,從而使用國稅發(fā)〔2005〕9號的規(guī)定,這樣既沒有增加公司的成本,又使激勵對象獲得相對有競爭力的稅后收入。

個人所得稅籌劃方式?

個人所得稅的其他所得指的是什么?

答:

除上述應稅項目以外,其他所得應確定征稅的,由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國務院財政部門,是指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截止1997年4月30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項目有:

(一)個人取得“蔡冠深中國科學院院士榮譽基金會”頒發(fā)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榮譽獎金。

(二)個人取得由銀行部門以超過國家規(guī)定利率和保值貼補率支付的攬儲獎金。

(三)個人因任職單位繳納有關保險費用而取得的無償款優(yōu)待收入。

(四)對保險公司按投保金額,以銀行同期儲蓄存款利率支付給在保期內未出險的人壽保險戶的利息(或以其他名義支付的類似收入)。

(五)股民個人因證券公司招攬大戶股民在本公司開戶交易,從取得的交易手續(xù)費中支付部分金額給大戶股民而取得的回扣收入或交易手續(xù)費返還收入。

(六)個人取得部分單位和部門在年終總結、各種慶典、業(yè)務往來及其他活動中,為其他單位和部門的有關人員發(fā)放現(xiàn)金、實物或有價證券。

(七)辭職風險金。

(八)個人為單位或者他人提供擔保獲得報酬。

個人取得的所得,如果難以定界是哪一項應稅所得項目,由主管稅務機關審查確定。

關于上述內容“個人所得稅籌劃方式吶?”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明白了。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想要咨詢我們的,可以直接在線向我們聯(lián)系,會計學堂,是大家堅實的后盾。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
  • 高管個人所得稅籌劃的方案?

    企業(yè)為高管注冊一個工作室,將雙方的雇傭關系轉變?yōu)楹献麝P系,高管的年薪變成工作室為企業(yè)提供服務的合理收入,從而將45%的高稅率降低至綜合稅率6.5%左右。當然,如果想要達到如此低的稅率,對于工作室的注冊地點、征稅方式也是非常有講究的

  • 個人所得稅怎樣籌劃

    建議聽一下課堂稅務籌劃課程 系統(tǒng)學習一下

  • 當個人用于捐贈的資金超過了個人所得稅有關的扣除限額時,可以通過什么方式實現(xiàn)稅收籌劃

    超過的部分不得扣除,不存在籌劃的問題

  • 個人出租房屋收入有什么稅務籌劃方式?

    你好同學,一般出租如果要發(fā)票就沒有辦法籌劃些什么的,個稅這塊比較死,籌劃空間不大

  • 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怎么做?

    1、 差旅費補貼(差旅費津貼200元、誤餐補助200元。超過部分并計“工資、薪金”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是因出差產生的,不計稅,標準根據(jù)當?shù)囟悇諜C關規(guī)定的 2、 職工離職有個稅法優(yōu)惠,員工領取的離職補償金在當?shù)貑T工年平均工資三倍以內的免個所稅; 3、 通訊費: 單位因工作需要為個人負擔的辦公通訊費用,采取全額或限額實報實銷的,暫按每人每月不超過300元標準,憑合法憑證,不計入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 單位為個人負擔辦公通訊費用以補貼及其他形式發(fā)放的,應計入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 4、 職工夏季防暑降溫清涼飲料費 報銷形式可以不計稅,隨工資發(fā)要交稅 5、 發(fā)票沖抵 (為不實開支不建議) 6、 大筆收入分次拿 某高校教師業(yè)余在一家企業(yè)兼職做項目,項目完成后一次取得勞務報酬30000元整。他如果一次性申報納稅,則 應納稅所得額 30000-30000×20%=24000元 應納稅額 24000×20%×(1+0.5)-2000=5200元 而如果與企業(yè)協(xié)商,分兩個月支付兩次,則每次應納稅額=(15000-15000×20%)×20%=2400元,總計納稅額為4800元。兩者相比,節(jié)約400元。 稅務師評述:根據(jù)《個人所得稅法》,勞務報酬所得按收入減除20%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對勞務報酬

圈子
熱門帖子
  • 會計交流群
  • 會計考證交流群
  • 會計問題解答群
會計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