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yè)應當以實際發(fā)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二、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yè)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尤其是投資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yè)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yè)提供的會計信息不能模糊不清、不能晦澀難懂,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yè)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
五、實質重于形式
經濟實質重于法律形式.大多數的業(yè)務交易,其法律形式反映了經濟實質;但是,在有些情況下,法律形式沒有反映經濟實質,這就要求會計人員作出職業(yè)判斷,按照業(yè)務的經濟實質進行賬務處理.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yè)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完整反映與企業(yè)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項,要求將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項進行完整、全面的計量、報告.
七、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yè)對(不確定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不應低估負債、費用和損失.
八、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yè)對于已經發(fā)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及時性要求體現在會計信息收集、加工、披露、報告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及時性對相關性和可靠性起著制約作用.
會計信息造假會有什么后果?
1.一是傳遞錯誤信息,誤導經濟行為.從微觀角度看,會計信息的影響滲透于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包含投資、融資、利益分配的決策、計劃或控制等;從宏觀角度看,會計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錯誤的社會經濟政策出臺,并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矛盾.
2.二是損害各方利益,導致企業(yè)虧損.會計信息失真,其實質關系到經濟利益的分配.此外,企業(yè)對產品銷售收入的確認,企業(yè)受隱瞞收入、降低利潤,減少稅金的利益驅動,可能減少確認數額,推遲確認時間,反之,若經營者想夸大經營業(yè)績,也會相應歪曲這一信息. 3.三是擾亂經濟秩序,誘發(fā)經濟犯罪.假造會計票據、亂攤成本、設"兩本賬"、偷逃國家稅收、轉移國家資金搞"小金庫"等,這些行為會導致生產經營活動無法科學化、制度化,企業(yè)秩序混亂.錯誤的會計信息使國家財力不能有效集中,影響政府職能的發(fā)揮,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4.四是會計信息失真削弱了國家財經法紀的權威性.會計信息失真,實際上使操作人員在執(zhí)行國家財經法紀的行為上大打折扣,或者說是在實際操作中降低了執(zhí)行財經法紀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國家財經法紀的踐踏.
會計造假應付的法律責任
會計造假直接侵犯了國家和有關方的利益,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是一種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會計造假應當受到以下法律責任:
1.要承擔經濟責任.
2.情節(jié)嚴重的造假行為,財務會計和單位負責人難辭其咎,再也不能以"不懂業(yè)務""不了解情況"等借口來推卸或減輕罪責.
3.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并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并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yè)資格證書.
虛假會計信息會產生的后果非常嚴重,同時會計,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準則制度,做假賬和編制虛假會計報表的行為,這種行為直接侵犯了國家和有關方的利益,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是一種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
以上詳細介紹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怎樣的,也介紹了會計信息造假會有什么后果以及會計造假應負的法律責任.通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